科教之窗

  • 2023.02.25
    近日,金沙官网光电学院庄松林院士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张栩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otoniX(中科院1区期刊,IF:19.818)上发表了题为“散射介质中传输信息的不同信道”(Different channels to transmit information in scattering media)的研究成果。光电学院张大伟教授、上海光机所刘红林副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赖溥祥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成像是一种二维或更高维的信息传递方式。传统上,成像通道包括透镜及其两侧的自由空间或其他光导。各个部分的传输函数已知,光场或光强在系统内的传播过程可以追踪,整个光学系统的响应也可以计算。图像信息传递的信道可建模可描述。当使用散射介质(如毛玻璃)替换透镜时,我们仍可以从接收到的光场中提取图像,这说明散射介质内不仅有光强传输通道,还保留或重建了信息传递通道。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仅涉及能量,关于散射介质中的传输信息的信道特性,以及它们与传统成像系统中的信息传输信道是否不同以及有何不同,还不得而知。研究人员通过设计由不同照明源及传输介质组合而成的四组实验,利用深度学习的方式作为信息提
  • 2023.02.25
    2月25日,由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喻洪流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失能老人智能照护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启动会在金沙官网召开。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处长赵凯利、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董潋滟及项目指导专家出席并指导。金沙官网党委副书记孙跃东,科技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宝林,健康学院党委书记姚秀雯、院长艾连中、康复工程团队师生等60余人出席会议。作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赵凯利向金沙官网获批该项目表示祝贺,并对项目管理和执行提出了相关要求和建议。董潋滟也致辞中提出了具体要求。孙跃东表示,该项目对我国老龄化科技应对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获批的重要科研项目。学校将在各方面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支持,确保项目顺利完成,也希望项目指导专家组对项目实施方案和各项研究工作安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专家组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杨洪波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殿生教授、河北工业大学郭士杰教授、复旦大学王洪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陈卫东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毅教授、上海大学郭帅教授组成。孙跃东与项目负
  • 2023.02.21
    2月20日,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金沙集团1862cc召开。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及特邀嘉宾、第七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承办单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首先,会议听取了第七届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承办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介绍大会筹备情况。此项议程由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主任郭雷院士主持。重庆交通大学副校长易志坚代表承办单位对中国系统科学大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与帮助表示衷心感谢。重庆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王其林就大会的筹办进展做了全面汇报,并就大会报告专家人选、大会议程、大会邀请函及张贴论文专家推荐名单等事项提请指导委员会审定。与会专家针对大会筹备相关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对大会的筹备进行了指导,给出了宝贵建议。随后,与会专家就《系统科学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进行讨论。此项议程由金沙集团1862cc校长丁晓东主持。第八届系统科学学科评议组秘书长国防科技大学段晓君对《系统科学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征求意见情况进行了介绍,与会专家从二级学科与特色、学科队伍、人才培养和培养环境与条件等方面对学位授权点申请基本条件进行了讨论。丁晓东主持会议会议召开金沙集团1862cc会议现场
  • 2023.02.21
    近日,中英国际学院教师Muhammad Shemyal Nisar博士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Small子刊Small Methods(JCR一区,影响因子:15.367)发表了《用于单细胞操纵的生物相容性等离激元镊子》(A 3D Biocompatible Plasmonic Tweezer for Single Cell Manipulation)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相容性等离激元镊子,能实现溶液中单个细胞的三维操纵。该文章受到Wiley旗下材料科学类期刊官方平台Materials Views China报道。论文提出的等离激元镊子表面由光纤耦合纳米光纤探针、金膜、巯基化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SH)温敏水凝胶三层结构组成。通过光纤导入的入射光激发金膜上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播并产生热量以诱导温敏水凝胶的相变,从而实现功能化温敏表面和细胞膜之间的可逆结合,避免热应力和机械应力。该技术结合微操作系统实现了溶液中单细胞的选择性捕获、自由移动和可控位置释放,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平台兼容性和低能耗、高灵活性等优点。未来有望在单细胞分析、单细胞分选、细胞异
  • 2023.02.14
    2月13日,经过欧洲研究委员会组织的严格评审,我院2022届博士许子非成功获批欧盟“地平线-2020(Horizon Europe 2020)”研究与创新框架“玛丽·居里学者计划(Marie Skłodowska Curi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人才基金资助,资助金额约24万欧元,期限为24个月。许子非博士将赴与金沙官网长期合作的利物浦约翰莫尔斯大学(Liverpool John Moores University)开展“漂浮式风力机故障预警与健康管理的智能框架”研究工作(Development of a Fully Intelligent Maintenance Framework for Prognositic Health Management of Floating Offshore Wind Turbines)。此次“玛丽·居里学者计划”的成功获批,是金沙官网大力推进优秀博士人才培养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的重要成果,也印证了金沙官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 2023.02.14
    金沙集团1862cc庄松林院士领导的未来光学实验室在时空光场调控研究领域再次取得重大进展,詹其文教授带领的纳米光子学团队在国际顶级光子学期刊《自然-光子学》上发表封面文章“光学涡环”(Toroidal vortices of light),首次在光场中实现了涡环的拓扑态。最近,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被美国光学学会(OPTICA,原OSA)评选为2022年全球光学与光电子学30项重大研究进展(Optics in 2022, Optics & Photonics News)。
  • 2023.02.13
    ​2月10日,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发表了金沙官网中英国际学院参与的重大科研成果“奥杜韦文化时期地理分布的拓展及古人类和傍人的饮食策略”(Expanded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dietary strategies of the earliest Oldowan hominins and Paranthropus )。中英学院原执行院长劳拉·毕夏普(Laura Bishop)教授在金沙官网工作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该项研究,为论文第五作者。
  • 2023.02.10
    近日,国家科技部正式发布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健康学院喻洪流教授领导的康复工程团队再次获批2项课题及3项子课题,其中石萍老师作为课题牵头人参与申报的“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项目“卧床老人二便能力增强训练与清洁护理机器人系统研发”获批;孟巧玲老师作为课题牵头人参与申报的“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项目“面向脑卒中及相关重症智能康复临床路径及康复系统研究”获批。此外,康复工程团队3位教师还分别获批3项重点专项项目的子课题。康复工程团队经过近20年的发展,在智能康复工程领域积累了国内领先的技术基础。自2019年以来,团队先后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上取得重要突破,共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0项,子课题14项。团队近5年项目合同总经费近1亿元。这次课题获批是近三年来康复工程团队国家级项目的又一新突破。“二便意图监测与排便辅助装置研发”课题研究框架“虚实融合的多感觉刺激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研发”课题研究框架
  • 2023.02.02
    近日,由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上海市教委联合主办的首届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展示活动顺利落幕,本次活动全市共有229门课程参与评比,设社会科学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体育类专业)、人文艺术组(文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类专业)、自然科学组(理学类专业)、自然科学组(工学、农学、医学类专业)、研究生教育综合专业组、职业院校综合专业组、继续教育综合专业组等7个组别。最终,沪江学院翟墨老师的“杜甫导读”课程脱颖而出,荣获人文艺术组特等奖。翟墨“杜甫导读”获人文艺术组特等奖“杜甫导读”是金沙官网首批课程思政领航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也是沪江学院高水平大学人文素养课程建设项目首批重点支持的20门课程之一。课程立足文本精读,兼顾广度和深度、知识性和趣味性,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重新建构对于杜甫及其时代的文化知识,了解杜甫研究领域的基本图景和前沿问题,感受杜诗的艺术成就、思想境界与人文关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始终从“时代与个人”立场出发,强化人文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时代关怀。沪江学院是学校的人文素养通识教育的主阵地,为了实现育人目标、展现课程教学水平,深化课程内涵建设,学院积
  • 2023.02.01
    近日,能动学院叶轮机械流动控制及检测技术团队硕士研究生郭昊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疲劳领域顶级期刊《国际疲劳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中科院一区TOP)上发表了题为“多晶合金微观疲劳裂纹扩展模型”(Microscopic fatigue crack propagation model for polycrystalline alloys)的研究成果。金沙集团1862cc为第一单位,杨杰副教授为通讯作者。据了解,疲劳是影响结构寿命与可靠性的重要因素,80%以上的工程结构破坏与疲劳有关。为了保障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需对结构中材料的疲劳失效行为展开研究。在现有针对疲劳的研究中,较多是从宏观尺度开展,鲜有基于微观尺度的研究;而在现有基于微观尺度的研究中,也仅能实现对单晶材料的微观疲劳裂纹扩展模拟,尚不能实现多晶合金的微观疲劳裂纹扩展模拟。鉴于此,本研究以航空发动机常用材料GH4169合金为研究对象,将晶体塑性理论和扩展有限元相耦合,建立了基于各滑移系独立累积剪切应变的微观多晶疲劳裂纹扩展(MPFCP)模型。模型首先对各滑移系的独立累积剪切应变进行计算,然后选
  • 2023.01.17
    近日,中古国际肿瘤诊断与能量治疗联合实验室揭牌以来发表首篇研究成果:金沙官网欧阳瑞镯教授、刘宝林教授、缪煜清教授与古巴哈瓦那大学Abel Ibrahim Balbín Tamayo教授在人体血样中的生物标志物微RNA(miRNA-21)的快速灵敏检测方面开展合作研究,以一种基于手风琴状氧化铋和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Ti3C2@Bi2O3)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了微RNA的超灵敏检测,为癌症、肺动脉高压等重大疾病的临床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潜在新方法、新策略。研究文章“手风琴状氧化铋和碳化钛纳米复合材料用于微RNA的电化学检测”(Ti3C2@Bi2O3 nanoaccordion for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miRNA 21)发表在《微量化学学报》(Microchimica Acta)上,该论文第一作者为欧阳瑞镯教授、研究生姜岚、谢先进以及上海市肺科医院袁平博士,通讯作者为欧阳瑞镯教授、Abel Ibrahim Balbín Tamayo教授、刘宝林教授和缪煜清教授,金沙集团1862cc为第一单位。
  • 2023.01.16
    新年伊始,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22年)》,《金沙集团1862cc学报(社会科学版)》首次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综合·高校综合性学报”学科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自2014年起每四年开展一次期刊评价工作,其评价体系设立了“吸引力”“管理力”“影响力”3个一级指标、“荣誉状况”“文章状况”“同行评议”“信息化建设”等13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对期刊进行全方位评价。此次评价对全国人文社科期刊33个学科、共计2189种期刊进行了评价。“综合·高校综合性学报”学科共收录379种期刊,其中:顶级期刊1种,权威期刊5种,核心期刊104种,扩展期刊104种,入库期刊165种。《金沙集团1862cc学报(社会科学版)》已进入该学科前30%。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术期刊建设与发展,《金沙集团1862cc学报(社会科学版)》在学报编委会的指导下,在广大审稿专家和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学校学科优势,坚持走“综合性+专业化”发展道路,在提升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后,学报社科版将继续秉承优秀的办刊作风,继续深挖学科资源,严格把关文章质量,
  • 2023.01.16
    2022年5月,金沙官网环境/生态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成为学校第5个入选ESI全球前1%的学科。近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2年1月1日到2022年10月31日的统计数据,金沙官网环境/生态学国际排名持续提升,上升101位,上榜全国环境/生态学ESI高校名单。金沙集团1862cc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大气环境质量模拟与控制、能源动力固废资源化与环境修复协同利用、水污染控制与水生态修复、生态风险与环境健康管控、环境催化理论与技术等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在工业废气减排技术及大气环境模拟、污水处理化学-生物系统构建理论与技术、水中有机微污染物处理和管网消毒副产物控制、固废减量稳定与资源化新技术开发、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发及用于环境污染物消除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成果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水研究(Water Research),应用催化B:环境(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危险材
  • 2023.01.13
    近日,光子芯片研究院和光电学院硕士研究生李润泽以第一作者身份在《PhotoniX》(中科院1区期刊,IF:19.818)上发表了题为“CsPbBr3/石墨烯纳米壁人工光电突触的可控感知学习”(CsPbBr3/graphene nanowall artificial optoelectronic synapses for controllable perceptual learning)的研究成果。光子芯片研究院沪江博士后董毅博博士为该文章共同第一作者,金沙集团1862cc为第一单位,陈希教授、岳增记教授和顾敏院士为通讯作者。基于光刺激的人工光电突触可以大大拓宽带宽,缓解互连问题,为神经形态计算提供了新途径。更重要的是,由于外界80%的信息是通过视觉感知传递到人脑的,人工光电突触为光学无线通信和操作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输入法。光电突触可以精确模拟视网膜神经元,实现高精度的图像检测和识别。异质结型人工光电突触由于通道区引入了光吸收体和缺陷异质界面,提供了低功率光输入源的可能性。因此,异质结型突触具有可控光电相应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以视觉感知模拟为代表的神经网络光子计算中。该文章报道了基于石墨烯纳
  • 选择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