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办,理学院、沪江学院承办的2024年“心理健康活动季”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程大赛决赛举行。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陈宁、金沙集团1862cc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史玉、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王张琦、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刘伟、沪江学院副院长梁昱、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晓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杨颎等嘉宾和评委出席。
此次心理微课大赛,也是金沙官网2024年“辅导员队伍建设月”的活动之一,旨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鼓励广大辅导员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全方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自大赛启动以来,心理中心及各学院积极宣传、动员,并进行相关指导,辅导员们积极报名参与。心理中心组织所有参赛教师进行进一步交流,并对其选题内容及PPT的制作进行专题指导。经过初赛评审,6位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分别是沪江学院王梓瑞、出版学院闫五一、管理学院杨欣悦、光电学院刘昕彤、环建学院王木子和理学院冀伟(按决赛抽签的讲课顺序)。
参赛教师们选题别出心裁,语言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引人入胜,围绕“小现象,小故事,小问题,小策略”开展了精彩的授课。课程内容涉及跨文化交流的原则与技巧,引导学员跨越文化障碍;聚焦情绪管理,助力学员提升自我认知与情感调节能力;针对自卑心理,提出要摆脱偷感,找回自信。此外,还有老师鼓励学员撕掉负面标签,拒绝消极刻板印象;直面当下年轻人“卷不赢又躺不平”的困境,引导学员在竞争与放松之间找到平衡;聚焦当下热点,探讨“MBTI成为社交密码”的现象,提出克服社交恐惧症的良策。每一节微课都各具特色,既富有深度又充满趣味,充分展现了心理微课的多样与魅力。
授课结束后,评委陈宁对每位参赛教师进行了点评,并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微课程要聚焦于某一个主题,线索要清晰,对象要具体;第二,微课程要注重提高理论深度,特别提到了“双文化认同整合”;第三:微课程最后要升华到精神层面。评委史玉从竞赛角度提出两点建议:第一,讲课要注重外在表现,要有问题意识,形成逻辑闭环;第二,讲课要生动有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互动中。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光电学院刘昕彤老师获得大赛一等奖,管理学院杨欣悦、环建学院王木子获得二等奖,出版学院闫五一、理学院冀伟、沪江学院王梓瑞获得三等奖,机械学院吴晓怡、出版学院韩震、基础学院王倩、陈树薇获得优秀奖。
最后,刘伟在讲话中对各位参赛教师的精彩授课表示充分肯定,并指出上海市及学校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心理微课大赛及各项活动,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传播心理健康理念,提升学生自助、求助意识与能力,聚焦“五育”并举促进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比赛现场
评委点评
颁奖环节
合影留念
供稿: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