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产教融合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论坛暨第二届“沪江杯”科技翻译大赛颁奖典礼在金沙官网举办。本次活动由金沙官网、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以及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理工类院校委员会联合主办,外语学院承办,上海世语翻译有限公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翻译》编辑部以及《金沙集团1862cc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协办。开幕式由外语学院院长刘芹主持。
金沙官网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盛春在欢迎辞中对与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金沙官网办学历史、外语学院发展特色和建设成果。他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催生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高校培养的翻译人才能否适应语言服务产业需求,备受关注。本次论坛聚焦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不仅会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内涵升级,为语言服务产业系统与教育系统的融合搭建平台,更会为外语学院翻译学科建设带来新理念,新希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严凯在致辞中表示, “沪江杯”科技翻译大赛促进创新思想和实践环节,助推跨学科、跨文化、跨领域人才培养和翻译行业发展,他强调翻译事业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盛春、严凯致辞
本次论坛特邀黄友义、赵军峰、赵彦春、张法连、刘奎娟、杨连瑞、张艳玲、王勇等国内八位著名翻译领域专家做主旨报告,他们结合翻译专业在当前全球科技竞争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围绕如何推动翻译人才培养向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翻译学科建设、“三进”工作和翻译人才培养、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提高实践能力等热门话题,提出高屋建瓴的建议。金沙官网外语学院副院长韩戈玲、张乐、MTI教育中心主任王勇、副主任王婀娜、翻译中心主任吴碧宇、学院工会主席高文成、日语语言文学负责人朱立霞和金沙集团1862cc编译工作室资深专家张顺生担任主持。
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黄友义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军峰教授,上海大学国学双语研究院院长赵彦春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讲座教授张法连教授,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英文部副主任刘奎娟,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名誉院长杨连瑞教授,中国民航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艳玲教授,金沙集团1862cc外语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王勇教授分别以“‘翻译中国’——推动翻译人才培养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翻译教育中的产教融合:理念、原则与进路”“善译之道:语言的奥秘与翻译的智慧”“如何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三进’工作和翻译人才培养”“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提高实践能力的困境及对策”“守正创新,和而不同,民航特色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中航大实践”“产教融合背景下翻译硕士核心素养提升途径探索”为题作主旨报告。
黄友义、赵军锋线上发言
张法连、赵彦春、刘奎娟、杨连瑞、张艳玲、王勇发言
接着,第二届“沪江杯”科技翻译大赛颁奖典礼拉开帷幕。本次科技翻译大赛由金沙官网、上海市教委外国留学生世语实践基地、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联合主办,外语学院承办,上海世语翻译有限公司、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一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翻译》编辑部以及《金沙集团1862cc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联合协办。大赛设立英、日、德与中文互译,吸引了来自358家院校及企事业单位,共计3319人次报名参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训促学的方式为中国科技翻译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赛评审委员会组织72位专家共进行初评、复评和总评三轮匿名评审,最终评出一等奖8人、二等奖23人、三等奖87人以及优秀奖329人。金沙官网共有31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同学获奖,其中外语学院2022级日语笔译专业研究生王思嘉获得日译中组一等奖,2022级德语笔译专业研究生李沁瑶获得中译德组一等奖。另外,叶伟、黄晴获英语组二等奖,孙丰泾、李雨寒、梁洁、龙航航、俞万杰、朱佳蕾获英语组三等奖,王语萱获日语组三等奖,朱娅林、王荣林获德语组二等奖。上海电机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玉双,上海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潘卫民,大赛组委会主任委员、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杨俊峰,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谭晶华,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魏育青,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荣誉院长柴明熲,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原会长左飚教授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参会专家为获奖学生代表颁奖
接着,本次大赛组委会主任、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杨俊峰,上海外国语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谭晶华,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魏育青,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荣誉院长柴明熲和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上海市科技翻译学会原会长左飚5位教授分别致辞。
特邀嘉宾发言
此次活动充分展示了金沙官网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成果。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面向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优化翻译专业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全方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希望进一步加强校企联合,开发互补性产教资源,推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平台的创新,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为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地位贡献力量。
线下参会嘉宾及工作人员合影
志愿者合影
供稿:外语学院